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

只有更好的服务,才有更多的用户

  • 这种青贮玉米,让秸秆变“金条”!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5日
  •  白露过后,秋意更浓,地里的玉米也逐渐成熟……
      9月中旬,在湟源县大华镇池汉村一片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混合种植优质高产饲草生产模式示范地里,来自青海省麦类(小麦、青稞、玉米)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玉米功能室各岗位专家和民和、互助、贵德等玉米主产县(市)的专家们,就混合种植优质高产饲草、新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示范地里的玉米长势良好,株杆比人高出2米多,再过不久,这里的玉米就要开始青贮收获了。
      “这片玉米种植的品种主要选用青贮玉米品种华牧3号、纪元8号和早熟粮用玉米品种克单14按3:1的比例机械覆膜播种。今年雨水条件好,这片玉米长势不错。”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省麦类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专家、玉米功能室研究员贺晨邦详细介绍着饲草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情况。
      青贮玉米从产量、产值、品质上都比其他牧草表现好,青贮玉米亩(0.067公顷)生物学产量5吨左右(干体2000公斤以上),粗蛋白质含量7%-8%,比牧草中产量**、粗蛋白含量**的紫花苜蓿高1000公斤以上,增值160元,增质(粗蛋白质)16公斤。因此,扩大青贮玉米的生产是发展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院长、省麦类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专家、玉米功能室主任李宗仁教授介绍,“我省农牧交错区地处高原,气候冷凉,种植青贮饲用玉米生长期短,品质(粗蛋白质)指标达不到青贮玉米的标准,为此,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玉米品种早晚搭配、高矮搭配混合种植,利用早熟粮用玉米的籽粒来补充青贮饲用玉米的蛋白含量,提高青贮玉米的品质。”
      牛羊饲养是我省的传统产业,玉米青贮不但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还推动了我省农牧区的养殖业发展。青贮玉米具有种植密度大、营养价值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和其他青贮饲料相比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良好的吸收率,是牲畜优质越冬饲草。
      看着示范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省级转化基地科技人员、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国兰向记者介绍:“这要是种到民和县,依据民和的地理气候条件,估计长势要比这里还好。”对于株高近4米的青贮玉米,大家喜出望外,纷纷取经交流。
      “作为被农业部列为**第一批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县,湟源县自2015年就开始全面推广玉米秸秆青贮和全株青贮技术,而高效、轻简化的玉米种植模式显然更受欢迎。除了经济效益外,全株青贮玉米的生态效益也很明显。玉米全株青贮,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青海大学教授、省麦类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专家田丰详细介绍着青贮玉米带来的诸多好处。
      对于农户来说,青贮玉米减少了晾晒、脱粒等环节,为他们解决了收获时的后顾之忧。玉米秸秆的整株青贮,也让农民既省时省力又增加收入。湟源县云伟家庭农场场长王永良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他种植玉米的第八个年头了,“如今40公顷的饲草玉米,每亩产量达5吨,亩产玉米收成1800元,地头的玉米基本都已有订单,收割后就装车运走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收入,而且特别方便。”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种植的2公顷“克单14号”玉米制种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田间地头满目金黄,近两米高的玉米笔直挺立。这是我省麦类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玉米功能室首次尝试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及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示范的种子基地,这里的制种玉米渐已成熟,但大面积收获尚有一段时日。
      随着“全膜双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我省玉米栽培面积达到3.33万公顷,**大地推动了我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玉米面积的逐年加大,诸如品种、种子、连作、种植模式、秸秆处理等制约生产的因素越来越多,严重制约着我省玉米产业的更大发展。
      “克单14号”玉米制种技术弥补了我省杂交玉米制种技术的**。“我省生产用玉米种子全部依赖外地,省内种子零供给,存在种子成本高,适应性有差异。同时,我省玉米品种全部引自外地,多达20多个,多而杂,品种优势不突出,增产增效不明显。因此,开展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及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纪元8号示范,可以弥补我省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及其主导品种的缺乏和种源的不足,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李宗仁教授说。
  • 企业信息
  • 状态:普通会员
  • 核实:        
  • IP属地:黑龙江
  •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经理
  • 座机:---
  • 手机:---
  • 微信:---
  • 地址:黑龙江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哈五公路13公里处(东安橡胶旁)